本報民調發現,高達九成大專校院校長支持高教學費自由化。多位私校校長反應,「大學教育比不上幼兒園」,私立大學一個學期的學費,不如部分私立幼兒園一個月月費。 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(右)。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指出,台灣高教「公共化」喊得非常大聲,學費就會被限制,而不足的經費,必須由政府負擔,但政府又沒有能力補貼。 他建議,私立大學應比照私立高中,只要不拿教育部補助,就可以自己決定學費收多少,並提供獎學金給弱勢生。他舉例,哈佛、史丹佛等美國一流大學,校務基金非常充足,但仍堅持學費維持這麼高,因為他們認為「學生要來接受這樣的教育品質,就要支付這樣的代價。」 潘維大說,台灣的大學師資已經沒有能力跟其他國家競爭,香港教授的薪水是台灣的三至五倍,沒有好的師資怎麼培育出一流的人才,競爭力只會愈來愈喪失。 「大學教育的品質,絕對是國力興衰的重要指標。」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表示,大學學雜費已經13年沒調漲,柴米油鹽、電費都在漲,學費不漲,「會是國家之福嗎?這只是暫時的苟安」。現在大學根本看不到未來,「褲帶每年一格一格變緊,到底能撐到什麼時候?」 張光正說,學費政策不是教育部可以完全控制,「藍綠政黨為了選票,在民粹的社會下,拿高教當犧牲品。」韓國的大學學費是台灣的四倍,美國是台灣的八倍到二十倍,私校辦學錢不夠用,宿舍破舊了沒錢修,該換的設備沒辦法換,只能一年拖過一年;師資不可能多聘,助教或研究助理也聘不足,都會影響研究與教學的品質。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董事長黃榮村指出,台灣的國家稅收占GDP不到13%,在世界上屬於低賦稅國家,能補貼大學的經費就下降,加上學雜費不能漲,導致台灣的「每生培育成本」低,私校經費有七、八成來自學雜費的收入,平均每名學生的獲得教育投資一年不到20萬,即使資源最多的台大,平均每生一年教育投資約40萬,根本不及國際同級的東京大學、首爾大學等。 「人才培養是很貴的投資,但我們卻用賤價、廉價方式來辦高教。」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說,實踐和美國南加大的英文校名縮寫都是USC,南加大一個學分費一千四百美元(約台幣四萬三千元),就直逼實踐大學一學期的學費。 一○六學年度,全國一百五十八所大專校院,只有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申請調漲學雜費。陳振貴表示,「這是大家無言的抗議」,過去幾年大學只要提出學雜費申請,反教育商品化聯盟、高教工會等壓力團體就跳出來反對,最後教育部也不會通過,今年各校都懶得申請了,不讓大學合理調漲學費,「高教品質就由教育部去負責!」反商品化教育聯盟主張學費凍漲的理由之一是,私校還有盈餘,不該跟學生加收學雜費。陳振貴表示,現在私校董事會都不會再拿錢出來,私校辦學盈餘要作為折舊攤提、設備更新等準備費用。另外,勞動部將兼任教師兼任助理納入勞基法,單是實踐大學一年就增加兩千萬元人事支出,加上教職員每年晉級增加的薪水支出,學雜費至少要漲百分之四至百分之五才夠,這還沒計算物價上漲的指數。

D01B41F9B956C06A
arrow
arrow

    donaldy67wg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